惊天反转:深夜密会引爆舆论
凌晨两点,当大多数人沉浸在梦乡时,一则匿名爆料悄然登上热搜——“某头部大V卷入内幕交易,证据确凿!”配图是一张模糊但依稀可辨的酒店走廊监控截图,画面中的主角正是粉丝量超千万的知名财经评论员“李哲”。短短半小时内,话题阅读量突破三亿,评论区瞬间沦陷。
爆料内容直指李哲在过去半年中多次通过私人渠道获取上市公司未公开财务数据,并利用其影响力在社交平台提前释放利好信号,引导粉丝跟风买入相关股票。更惊人的是,爆料者声称掌握了李V与某私募基金经理的加密聊天记录,其中涉及具体操作时间、分成比例甚至暗语沟通的细节。
网友迅速扒出李哲近期推荐的几只“暴涨股”,发现其发布时间均早于企业正式公告。例如,科技股“星海未来”在其推荐后三天内涨幅达40%,而该公司一周后才发布新产品研发突破的利好消息。类似操作屡次出现,巧合之下难掩人为痕迹。
事件持续发酵的另一个关键在于爆料者的身份。有知情人士透露,爆料内容来自李哲团队前核心成员,因利益分配不均愤而揭底。该成员不仅提供了聊天记录截图,还附带了部分录音文件,内容涉及如何规避监管、利用粉丝信任收割利润等敏感话题。
李哲团队在凌晨四点紧急发布声明,称“纯属恶意诽谤,已委托律师处理”,但并未对具体证据作出回应。网友对此并不买账,评论区高赞留言写道:“如果清白,请直接放出完整时间线自证,而不是用律师函吓人。”
黑料连环炸:利益链与信任崩塌
随着天亮,更多线索浮出水面。有金融行业从业者匿名投稿,指出李哲背后存在一条完整的“流量变现利益链”——其团队与多家私募机构达成合作,通过精准推送消息配合资本操作,分红比例高达利润的30%。更令人咋舌的是,部分被推荐的上市公司也被曝出曾向李哲支付“软文推广费”,金额远超市场常规标准。
网友开始自发整理时间线,发现李哲的推荐内容与股价波动高度吻合。例如,其在直播中声称“某新能源企业被低估”后,该股票次日开盘即涨停,而企业公告五天后才宣布获得政府补贴。类似操作涉及医药、元宇宙、半导体等多个热门赛道,精准度堪比机构研报。
舆论进一步升级的原因还在于李哲的“人设反差”。此前他一直以“为民发声”“揭露资本黑幕”的形象活跃,甚至多次批评市场操纵行为。如今黑料曝光,粉丝直呼“信仰崩塌”。有人调侃:“原来他不是屠龙少年,而是恶龙本龙。”
事件也引发了行业反思。多位法律界人士指出,此类“大V荐股”若查实属内幕交易,可能面临刑事责任。而平台方是否应加强内容审核、建立网红商业行为备案机制,也成为热议焦点。截至发稿,已有广告主宣布暂停与李哲的合作,部分粉丝群开始集体脱粉。
目前,监管机构已表示“关注到相关舆情”,事件走向仍待观察。唯一确定的是,这场深夜引爆的舆论海啸,正在重新定义公众对“影响力”与“责任”的认知。